【時論:《海峽評論》169期 2005年1月1日】
十二月十一日,台灣立委選舉,出乎人們意外的,泛綠(民進黨和台聯黨)僅取得一○一席,得票率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一;泛藍(國、親、新三黨)取得一一四席,得票率為百分之四十六點八五,另外還有二席原國民黨籍當選,共一一六席,此外,無黨籍的李敖、高金素梅、蔡豪、顏清標雖非國民黨關係者,但立場顯然與民進黨相左。簡單的說,國民黨泛藍陣營已穩穩掌握下屆國會多數了,一掃選前泛藍難以過半的陰霾。
其實,泛綠敗選或泛藍勝選都只是相對今年總統大選而言的,今年總統大選泛綠是獲得百分之五十點一一的支持,現在只落得了百分之四十三點五一。但是,若相對於上屆立委選舉,泛綠得票率卻上昇了百分之二點三一,席位多了二席,然泛藍卻是下滑了百分之二點九五,席位少了一席。以得票數計,藍綠都下滑,泛藍由五一二萬票下滑為四五四萬票;泛綠由四二四萬票下滑為四二二萬票。
以投票率而言,上次立委選舉為百分之六十六點一六,今年總統選舉為百分之八十點二八,這次立委選舉為百分之五十九點一六。
由此可見相對於上屆立委選舉而言,泛藍過半不但沒有贏,反而是輸了;只是相對今年總統選舉,泛藍過半挽回了總統敗選的頹勢,而能在小幅下滑下繼續保持國會過半而已。
雖然為了這次民進黨的「敗選」,陳水扁表示負責而辭去黨主席的職務,但是,還不足以讓他能有反省台獨路線的程度。十二月十四日,陳水扁在民進黨中常會辭主席,但卻在發表講話中提出「三個不變的堅持」即:
一、 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不會變;
二、 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的主流路線不會改變;
三、 堅持讓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完整、進步、美麗而偉大的國家,這樣的使命不會改變。
簡單的說,就是堅持以民主選舉的方式推動台灣成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路線不會改變。這次的「敗選」與他在選舉中操弄過度的台獨論述無關。民進黨秘書長張俊雄在書面檢討中也只認為「原意在於尋求國家認同交集點的種種議題,未料被外界視為改變現狀」,「藍綠交鋒議題如黨產、黨徽、正名等,雖然具合理性,卻不免刺傷淺藍選民歷史感情,或造成民進黨打算大變革的心理衝擊。短期過度攻防,雖使這些選民不願再投給藍營,卻也沒有讓他們投給綠營。」
由於操作台獨議題,被美國二次警告,張俊雄只輕描淡寫的以「未料被外界視為改變現狀」一筆帶過。引起社會巨大分裂衝擊的國徽、正名等議題,他還認為是「具有合理性」,並且已「使選民不願再投給藍營」;其負面只是「不免刺傷淺藍選民歷史感情,或造成民進黨打算大變革的心理衝擊」而已。簡言之,錯不在民進黨操弄台獨議題,錯在選民不接受民進黨這些「具有合理性」的議題。
根據初步觀察,陳水扁雖為「敗選」而辭黨主席,但他絲毫不為泛藍過半的新民意所動,堅持要把台獨路線走下去。因此,我們認為選後的島內社會分裂還是難以和諧,兩岸關係也難以緩和。四年多來,泛藍過半的國會不能制衡陳水扁的急獨路線,未來三年泛藍過半的國會就有能力制衡陳水扁的急獨路線嗎?
選前,國民黨主席連戰曾承諾,泛藍過半要組閣,並點名江丙坤。陳水扁等即聲色俱厲的斥為「違憲」。其實,現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憲政為雙首長制,總統為國會多數黨領袖則為總統制;否則,即為內閣制,由多數黨或多數黨聯盟組閣;因為國會擁有倒閣權,總統最多在通過倒閣後解散國會,重選國會,但重選的國會還是擁有倒閣權。故陳水扁不准多數黨組閣才是違反憲改原理。
陳水扁的橫蠻霸道,連台獨教父曾任台大政治系主任的彭明敏都看不過眼出來講話,他說:「國民黨主席連戰要求多數黨組閣,這是政治問題,但不算太離譜的要求,但閣揆任命權在總統,如果總統認為既然泛藍取得多數,而決定任命泛藍組閣,也沒有什麼不對,因為外國也有例子,連戰提出的多數黨組閣,還算是公平的說法,沒有什麼太離譜,沒有必要去罵他。」(《聯合晚報》十二月十三日)
同天的《聯合晚報》又同時報導了一則新聞說:「親近陳總統人士表示,陳總統會慎重看待在野黨的建議,但如果在野陣營一樣是為反對而反對,陳總統提誰,在野黨就罵誰,這樣的態度只會讓朝野氣氛更加倒退,同時陳總統也有了最壞打算,就是大不了回到第一任處境,與在野陣營『硬碰硬,反正過去幾年陳總統都撐過去了,再撐個三年也行。』不過,該人士也表示,組閣權當然是在總統手上,但如果朝野都有意讓彼此的互動朝良性發展,未來在政策上的合作,將可有更大的空間;至於民進黨內有關「『總統可能讓出副閣揆』位子,並由副閣揆主導財經領域的傳言,親近陳總統人士上午表示,其可能性極低。」
所以,以陳水扁個人的意願而言,不但不可能實現法國雙首長制的「左右共治」,甚至連「聯合內閣」的可能性都沒有。因此,選後的內閣問題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國會多數黨自動放棄倒閣權任由陳水扁一人獨裁專制;一種是通過倒閣以待陳水扁解散國會。
在陳水扁堅持台獨路線下,為了要遏止台灣社會分裂和兩岸關係的繼續惡化,唯一之道只有泛藍以倒閣爭取組閣,並準備陳水扁解散國會重新選舉。泛藍若無破釜沉舟的決心,這次立委選舉泛藍過半,對促進島內社會和諧及兩岸關係緩和均屬枉然,只能聽任陳水扁以粗俗不堪的台獨論述進行中華民國和憲法的蹂躪,台灣的經濟繼續衰頹和邊緣化。
此外,泛藍還要面對陳水扁○六年憲改的台獨時間表。
現在島內的政治形勢,唯一能維持兩岸關係的唯有這部一九四七年在南京公佈和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了,雖在李登輝時代經六次增修,但對憲法本文未能更動一字。
有這部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仍存在著內戰狀態,內戰可以戰,可以和,可以談,可以拖。一旦憲法本文遭受破壞和變更,內戰狀態即發生變更,而構成對中國領土的侵佔和對中國主權的侵犯。除非能迫使中共放棄台灣領土主權,否則,只能迫使中共使用武力捍衛中國領土主權完整了。
「台灣不是一個享有主權的國家」已經鮑爾明言,陳水扁也在「雙十講話」中說:「台灣的二千三百萬人民卻不能享受百分之百的完整國家主權,這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因素,以及中國無情的打壓與封鎖所致。」
沒有「特殊的歷史因素」,會有「中國無情的打壓和封鎖」嗎?中共為什麼不去「打壓和封鎖」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呢?什麼是「特殊的歷史因素」?就是因為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後,台灣的領土主權屬於中國,今天全世界各國,包括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在內,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不承認台灣主權屬於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根本不具有獨立國家的主權,是「不能享受百分之百的完整國家主權」,所以,根本不具有更動由全中國人民制定的中華民國憲法,只能「為因應國國家統一前之需要」,而制定「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以施行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尤其是陳水扁的憲改一旦動到憲法第一章總綱,涉及國體、主權、國土、國旗,更是直接的、明目張膽的台獨法理宣告。
一旦陳水扁啟動憲改飆車,泛藍過半的國會,必須面臨二種情況的抉擇;一是堅持中華民國,堅持中華民國憲法,替陳水扁剎車,而成為陳水扁憲改失敗的替罪羊;陳水扁不也說過泛藍會替他剎車而通不過憲改嗎?一是有如通過「公投法」,讓美國來剎陳水扁的車,但一旦陳水扁不接受美國的剎車,泛藍和全民就必須承受由陳水扁飆車飆出來的兩岸統獨戰爭了,試問泛藍又如何向台灣二千三百萬鄉親父老交代。
泛藍過半,藍軍實質並沒有勝利,只是「維持現狀」;綠軍也沒有失敗,也只是「維持現狀」,而「現狀」是陳水扁在以二千三百萬人的生命財產和前途玩台獨飆車。如果這就是台灣的民主,這不但是台灣的悲哀,也是民主的悲哀。
此外,中共的態度很清楚,兩岸關係可以戰,可以和,可以談,可以拖,陳水扁的台獨飆車提供了解放軍可以戰的機會。陳水扁不怕「斬首行動」,但美國是會擔心的。一旦,中共啟動「斬首行動」,一百三十小時內佔領台灣,就破壞了美國「不統不獨,不戰不和」的對台戰略。
為了避免美國捲入台海戰爭,除了鮑爾說出「和平再統一」外,十二月二日,美國資深媒體工作者Henry Ting在《亞洲時報》發表文章指稱,在亞洲,無論從其地理位置、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實力來考慮,中國是布希不可替代的盟友。並且,美國同中國多次接觸後,美國已清楚的認識到,中國的統一大業,無可阻擋,而言「統一的中國將是美國在保護人權、防止核武器擴散等領域最親密的盟友。統一的中國將使美國的安全利益最大化」。
當然,我們不會輕易相信美國會支持中國的統一,但我們卻相信美國也不願捲入台海的台獨戰爭,既不願統,又不願戰,美國唯一的辦法就是讓陳水扁消失。美國對抱她大腿的國家並不是沒有先例,美國在南韓支持朴正熙推翻張勉;在南越支持楊文明政變吳廷琰;後來朴正熙在青瓦台的辦公室被美國裝竊聽器後,莫明其妙的遭手下特務頭子射殺。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干涉中國內政,但沒有人有能力排除美國介入兩岸分裂,誰又有能力阻止美國在台啟動「斬首行動」呢?我們決無意借美國「大腿」來恐嚇陳水扁,而是提醒陳水扁,美國一些「正義行動」的歷史教訓。
尤其是十二月十七日,中共宣佈《反分裂國家法》將進入人大的立法程序。是《反分裂國家法》,而不是久已傳聞中的《國家統一法》,表明中共目前不願衝撞美國的「不統」,而是台灣以「不獨」求「不戰」,美國又有何可以反對的理由。以「不獨」求兩岸「不戰」,也正是島內藍軍欲振乏力,求而不可得的「保衛中華民國」,藍軍又有何反對的理由。雖法案內容尚不得而知,但陳水扁的急獨路線將陷於內外交困中則是可以逆料的。
最後,我們還是願意給陳水扁一個善意的建議,陳水扁又重新做「全民總統」了,可以不受民進黨的拘束。李登輝已來日無多,陳水扁猶春秋鼎盛,不要再和李登輝玩台獨飆車了,李登輝要玩,就跟他玩國安秘帳。陳水扁應以這次敗選為訓,重新回到「憲法一中」、「九二共識」,重新開啟兩岸談判,重振台灣經濟。三年後,平安幸福的下台,人民懷念,歷史留名。則閣下甚幸,台灣人民甚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