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評論》1999年1月號97期】
馬英九的當選是新黨選民非常理智的投票,使王建宣的得票率只有百分之三左右,若王建宣得票率超越百分之十,馬英九就沒有當選的可能。民調顯示王建宣的支持率一直在百分之十左右,包括世新十二月二日的民調都有百分之九點二八,是新黨的選民心裡支持王建宣,但票卻投給馬英九。
馬英九和陳水扁選票的差距,很多人認為李登輝的十八萬張票是關鍵,而這十八萬是李登輝選總統和黃大洲選市長的差額,所以陳水扁和馬英九都向李登輝靠攏,而使次選舉中最大的獲利者是李登輝,但這十八萬票是李登輝可以可以支配的嗎?令人懷疑。
馬英九當選所贏的七萬多票,完全是新黨支持者而根本沒有李登輝的票。《聯合晚報》有篇分析李登輝的報導說的很正確,李登輝首馬英九誰幫誰?李登輝才是「西瓜派」,他看到馬英九能夠當選了才來支持馬英九。所以這一次李登輝是最大的得意者,「西瓜派」撿到最大便宜。
這次選舉對台灣政局的影響,我觀察到幾點:第一,如果陳水扁當選,國民黨中李登輝會出來競選連任,這一次國民黨的勝利就形成黨內中生代接班的局面。雖然這次選舉李登輝非常排擠宋楚瑜,但國民黨中生代微妙的關係卻在馬英九的選戰中結合起來,所以昨天晚上最不爽的不是陳水扁而是李登輝,他甚至連國民黨的慶功宴都未出席。選前蘇志誠也提出所謂新主流派,我覺得西瓜派終究會靠攏過來的。李登輝的靠攏應該是會從兩岸關係的新措施來著手。
對於兩岸關係,站在「中國統一聯盟」的立場,則傾向於儘快以和平方式進行兩岸的統一,但客觀的條件仍在推移。現今的兩岸關係正處於以時間換取空間的狀態,也就是以兩岸和平統一的時間來爭取整個中國經濟建設的空間。據中央情報局統計,中國到二○二○年的總生產值會居世界第一,達到二十兆三千多億美金,美國屈居第二,有十三兆七千多億,若屆時中國的總生產值達到預期目標,則中國的綜合國力就非常強大了,大陸的生活水平跟著提高,大陸政治的合理化應該可以提高,而兩岸的統一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若主張台獨迫使大陸以戰爭解決統一問題,中國人最精華的地區將付之一炬,包括東南沿海和台灣。在這種情況下,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的復興又將會變成下一世代的幻影;所以站在中國統一聯盟的立場,我們是希望早日的和平統一,但很多事情也由不得人的。
我們也不相信國民黨的中生代對中國統一會有什麼積極的作法,但中生代的崛起,將不會積極的將台灣推向獨立的危險狀態,換句話說,這便是穩住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穩住兩岸的和平就爭取到中國經濟建設的歷史時間,這一個歷史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若二○○○年的總統選舉中生代能夠順利接班,再連任一屆,那就有八年時間,從今年算起,到二○○八年總統任期結束,一共有十年時間,這期間若能維持海峽兩岸的和平,整個中國的經濟建設會有進一步騰飛,對兩岸的和平會提供一個更堅實的基礎。
這次選舉結果意義非常重大,陳水扁也說的很清楚:這次的選舉關涉到台灣的前途,其實就是關涉到台獨的前途。我們也認為這次選舉關涉到台灣前途,但關涉到台灣和大陸統一的前途。
至於新黨的問題,四年前新黨現象出現時,「統聯」曾請專家學者討論,在一片樂觀情況下,我們提出新黨有五大局限要突破:第一、理論的局限,要建立起自己的理論才有方向、立場;第二、省籍的極限,在新黨提名候選人中八成以上是外省籍,任何地方都有地域問題存在,外省人在台灣僅佔百分之十四點八,怎麼可佔提名候選人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第三、組織的局限,新黨是個柔性政黨,說難聽一點就是一群呼群保義的烏合之眾,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要對抗其餘兩個組織嚴密的政黨,根本就是以卵擊石。第四、侷限在中產階級的範
圍,中產階級的範圍本來就不廣泛,因此應該打破階級的觀念,才能和台灣的民眾結合。第五、選舉的局限性,新黨的人幾乎是選舉的專家,平時都沒有任何有關農民、婦女、勞工、環保、原住民……等的運動,長久下來新黨終究會變成空心大佬官,沒有行動、社會基礎。
新黨要打破這五個局限才能在台灣生根、茁壯。新黨將來的發展應該要有更深刻的反省、檢討,除了在選舉的技術面之外,基本面的東西也要去建立,這一次新黨離泡沫還有三個百分點,若站不起來的話下一次就泡沫化了;我們也只好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歷史是很殘酷的,政治是很現實的,這是誰也逃避不了的規律。